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将所有的记忆碾在车辙之上。嘉峪关黑山岩画,一个镌刻着信仰、神话、宗教、艺术、美学的“精神图像”,清晰地镌刻在上面。 [align= center] 黑山岩画,铭刻嘉峪关文化的“活态遗产” 嘉峪关黑山岩画,位于嘉峪关西北20公里的黑山一带,全称“黑山摩崖浅石刻岩画”,岩画分布在四道股形沟、红柳沟、磨子沟、交河沟、焦蒿沟和石关峡几个地点。石刻一般出现在起伏的悬崖陡壁上和较平的崖面上,以平凿的方法浅琢在发亮的黑色岩石上,手法粗糙,技法简单,但画面古拙,形象生动,物象粗犷有力,具有独特的风格。 这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狩猎图、畜牧图、舞蹈图、佛塔图、族群图等,虽历经千年岁月的洗礼,布满了沧桑和褶皱,但其孕育的文物价值、文化价值、考古价值在历史的天空中,犹如一颗闪烁灵光的“星星”,从未老去,而是亘古弥新,熠熠生辉。 [align= center] 黑山岩画,铭刻嘉峪关文化的“活态遗产” [align= center] 黑山岩画,铭刻嘉峪关文化的“活态遗产” [align= center] 黑山岩画,铭刻嘉峪关文化的“活态遗产” 黑山岩画是我国诸多岩画中的一颗明珠,是人类宝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财富。在它直观的图像里渗透出河西地区古代游牧民族丰富的生活信息,是嘉峪关地区历史文化信息的载体,是构成河西地区历史、民族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狩猎图 [align= center] 黑山岩画,铭刻嘉峪关文化的“活态遗产” [align= center] 黑山岩画,铭刻嘉峪关文化的“活态遗产” 舞蹈图 在历史各个时期,不同民族共同在黑山地区繁衍生息,创造出的具有鲜明西部游牧特色的古代文化。而它存在和延续发展的过程中,又承载了黑山地区历史进程中的各种信息,对河西地区文化发展,经济建设和创建和谐社会,亦是一种可贵的文化支撑。 与北方内蒙古阴山岩画和银川贺兰山岩画相比,在岩画数量上虽不能与其相比,但是从岩画反映的内容、艺术形态、文化底蕴等方面具有其独特性。合理保护利用黑山岩画资源,对于研究历史,发掘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彰显民族精神、教育后人等都有着非常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align= center] 黑山岩画,铭刻嘉峪关文化的“活态遗产” 黑山De传说 嘉峪关建在嘉峪山下。南面有白雪皑皑的祁连山,也叫南山,北面有乌黑油亮的黑山,也叫北山。 [align= center] 黑山岩画,铭刻嘉峪关文化的“活态遗产” 传说这两座山原是一对孪生姐妹,长得一样窈窕,生得一样峻峭,个头也一般高,象雪山上的一对并蒂雪莲。连玉帝也分不出高低,谁见了谁夸赞。北山见别人总是同时夸她们姐妹俩,心里很不舒服,她想,如果有一天人们只夸我一个人该多好。于是她就想了个主意,和南山订了个盟约:只准白天长,夜里不准长。 南山为人诚实,哪里会想到北山是耍花招儿,便遵守诺言,只白天长,晚上不长。北山见南山上了自己圈套,便暗自高兴。白天晚上拼命长。不到一个月的功夫,她比南山竟高出了一半。这件事让山神知道了,便奏给玉帝。玉帝听了十分震怒,就派火德真君擎起三味真火,把北山烧了九九八十一天,把北山烧得焦头烂额,日夜嚎叫,十分凄惨。南山对北山的失约,开始也十分愤慨,可看到如此惩罚便起了怜悯之心,她去哀求王帝,玉帝不允,南山便天天去哀求,一步一个头,一直从地上磕到天上。如此磕了七七四十九天,玉帝终于被南山这种诚心所感动了,便用手指在底墒划了一道,霎时变成了一条奔流不息的大河。玉帝说:“这是你诚心讨来的的河,你可以用这里的水把火扑灭。” 从此这条河便叫讨赖(讨来)河。火虽然灭了,可北山因被烧得焦石遍野,已失掉了灵气,草木都不能生长了。南山为表示对北山的悼念,便终年头顶白纱(冰雪)。 [align= center] 黑山岩画,铭刻嘉峪关文化的“活态遗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