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钢“3.12”事故锁忆 - 嘉峪关论坛 广州公益慈善书院

今日: 434|昨日: 633|帖子: 2189450|会员: 163392|欢迎新会员: LY333

酒钢“3.12”事故锁忆

0
回复
48
查看

嘉峪关公益网--小男

851主题845帖子278积分
运营总监
嗯哼...

城市CEO,积分831,距离下一等级还需635积分

积分278在线时间111小时

发表于351天之前 |只看该作者|倒序浏览

楼主
分享到: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12日,是酒钢人刻骨难忘的日子,7时56分38秒,酒钢的象征,三万二千多名职工的“命根子”——1513m3一号高炉一声巨响之后,随着一股蘑菇云状黑烟的升起爆炸、坍塌了,顷刻之间变成一堆废墟。刹那间,高炉百米之内铁水横流,火红的焦炭和矿渣冒着浓烟四处迸溅,灼热的汽浪铺天盖地,刺鼻的煤气味充斥了大半个厂区;当班职工十九人当场工亡,重伤二人,轻伤八人……

这是国内冶金史上罕见的一次重大事故。钢城人在哭泣!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12日酒钢1号高炉坍塌,酒钢公安处消防队登上高炉平台灭火

公司领导在事故发生后不到十分钟就赶到现场,迅速成立了抢险指挥部,切断了风、水、电、气,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看水班八名同志被困在高炉平台休息室,门被封死。他们凿开墙壁,沿绳索下滑时互相推让,最后班长下令:“群众先下,共产党员后下!”

正在作业的机车被坍塌的高炉残体压在火海中,运输部职工张成林临危不惧,提起挂钩,司机将带着浓烟的机车开着冲出事故现场,价值45万元的机车保住了!

消防战士和公安干警冲进火海,用高压水枪灭火,消防车轮胎被燃烧的焦炭和炉渣烤得放了气,战士们的胶鞋冒烟着了火,但他们全然不顾。

动力厂职工在爆炸、中毒、崩塌等威胁面前,及时切断一号高炉动力管线,关闭了通往一号高炉的煤气克林格闸阀。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12日7时57分1号高炉坍塌 来源:酒钢图史

职工医院的白衣战士冲进火海,在废墟中寻找着受伤人员和遇难者的遗体。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酒钢广大职工首先想到的是国家财产,是他人的生命。闻讯而来的千余人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抢救受伤人员和机械设备。

余火未烬,现场狼藉。为确保二号高炉正常生产,主动前来参战的人员自觉投入到事故现场,清理渣线、铁线。

钢城的三月,春寒料峭,尤其是事故发生的这天下午,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公司领导和抢险职工并肩作战在废墟旁,现场指挥,现场办公。当最后一名遇难者,已被高温灼烤成炭质的遗体清理出来时,人们流泪了,许多人泣不成声,人人心如刀绞。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12日酒钢1号高炉坍塌,酒钢各单位职工闻讯赶来参加抢险

事故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心。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李鹏总理亲自过问,委派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同志在事故发生的当天晚上二十二时三十分给甘肃省副省长李萍打电话,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向负伤人员和遇难职工家属以及全体职工表示慰问,并对如何抢险救灾,处理善后工作作了四点电话指示:

一、请甘肃省政府代表国务院向伤员及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酒钢在事故抢险中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国务院一定给予妥善地解决。

二、一定要注意抓好当前安全工作,稳定职工情绪,搞好正常生产。

三、要尽快查清事故原因,认真吸取血的教训。

四、关于酒钢一号高炉的事故情况,新闻单位暂不报道。

三月十二日二十一时三十分,原冶金部部长李东冶同志给酒钢党委书记李善平打来电话,就一号高炉崩塌事故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既然事故已经发生了,各级领导特别是公司领导一定不能太急躁,要急而不慌,紧张有序地组织好事故的处理。

二、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稳定全公司,特别是稳定炼铁厂职工的情绪。

三、一定要把善后工作处理好,把伤员处理好,把其家属安置好。

四、 抓好其它生产的恢复。一定要鼓劲,不能泄气。

五、要认真查找事故原因,切实吸取血的教训,把今后的安全生产搞好。

包钢设计院在三月十二日的加急电报中说:“惊闻一号高炉发生事故,已派出电力、土建、自动化、机械化、燃气等专业人员今夜出发赴贵厂协助工作。”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21日酒钢公司抢修1号高炉前,机关干部清理现场

三月十三日鞍钢总经理李华忠向酒钢公司发来加急电报:

“惊悉你公司一号高炉发生事故,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受到损失,我们深感痛惜。请代向受难同志家属和受伤同志表示亲切慰问!鞍钢作为你们的老家,将全力支援你们恢复生产,随后派出鞍钢副总韩永塘为首的三人小组前去慰问和支援。”

铁道部办公厅来电称:“李森茂部长已指示各有关铁道部门将积极协助、全力支援、及时运送酒钢抢险救灾物资,确保一号高炉修复的顺利进行。”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酒钢连续接到全国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政府及各大钢厂、有关部门、个人约三百份慰问电报、电话、信函,成千上万的捐款捐物和数百人前来相助。

甘肃省委、省政府,嘉峪关市委、市政府,酒泉、金塔、玉门油矿、四○四厂及省内众多兄弟单位的领导都亲临事故现场,尽一切力量进行支援和帮助。

在抢险现场,人们冒着八九级大风,迎着沙尘日夜苦战:清炉渣,出残铁,寻找放射源,拆除尘塔,炸掉高炉残体平台,拆除高炉料罐、烟管道、高炉框架、料斗等危险笨重物件。这是一场攻坚战,因为这部分残体在暗处,不但坚固而笨重,还有较高的温度。它们往往缠绕在一起,部分管、箱内可能还残存着煤气,拆除时先要排险;掩埋在平台四周的框架梁柱超大超重,现场施工人员可周旋的空间有限,安全尤为突出。指挥部指定专业人员操作,现场服务队和义务献工者只能在外围协助。经理齐茂忠和党委书记李善平坐镇现场指挥抢险,副经理和工会主席在二线处理伤亡职工后事,他们在哭声和泪水中连轴转……

甘肃省副省长李萍和冶金部副部长徐大铨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连夜奔赴酒钢。两天后,在北京开两会的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和冶金部部长戚元靖同志也随后赶来,查看现场,看望伤员,慰问职工。并就地召开省、部现场联合办公会议,当场拍板定案解决了关于酒钢抢险救灾和修复一号高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酒钢迅速成立了事故处理、生产自救、高炉抢修三套班子,决定三管齐下,共度难关,重振酒钢。

当时企业建设资金十分困难,这次重大事故,对生产建设刚刚走上正规的酒钢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为此,省、部领导提出了许多解决资金困难的方案。八十年代末人们的收入普遍很低,月薪只有百元左右,但缺乏建设资金的消息传出后,全市市民、干部职工家属、驻嘉解放军官兵纷纷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确保在六个月内修复一号高炉。据事后统计,捐款捐物单位248个,38504人,仅捐款就达1172934.02元,其中酒钢内部捐款近50万元,酒钢外部捐款近70万元。

炉子倒了,但精神不倒!在高炉重建中,酒钢的建设队伍仅用五十天就拆除清理了7760吨的废钢铁和耐火材料。五月十二日,两千余名建设者进入不足一万平方米的现场重建高炉,六个半月后,一座崭新的1513m3高炉又耸立在酒钢炼铁厂一号高炉原址,十二月十八日,新高炉顺利点火烘炉。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8月3日酒钢1号高炉本体吊装最后一钩炉喉封板吊装就位,本体吊装结束(贺春生摄)

在抢险救灾的日子里,省、部和有关单位及酒钢组织事故原因调查组,对这次重大事故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

酒钢一号(1513 m3)高炉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九六○年建成,一九七○年十月一日出铁,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第一次大修。大修时炉皮钢板仅更换炉身十三带以上。由于严冬施工、竣工,加之技术力量薄弱,经验不足,开炉不久曾发生过炉缸冻结,随后冷却设备开始损坏。至一九八七年十一月,炉缸冷却壁已损坏21块,占43.75%。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冶金部曾派鞍钢、首钢、本钢、包钢的四名炼铁专家对酒钢一号高炉进行“诊断”,专家意见:酒钢如采取技术措施,精心扩炉,加强操作,再维持两年的正常生产是完全可能的。

根据专家的意见,两年中,酒钢认真执行扩炉措施,精心组织生产,并吸收了国内外许多护炉经验,维持了稳定,安全生产。一九八八年产铁65万吨,一九八九年产铁60万吨,根据炉况,一九九○年计划产铁48万吨,并安排计划于一九九○年六月进行第二次大修。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大修费用4300万元,不幸在大修前的三月高炉发生了坍塌事故。

经初步现场勘察和对各种仪表记录的分析,以及当班岗位工人的调查,事故前炉况及岗位当班人员操作均正常,初步分析属炉皮老化破损,炉缸进水和蒸气在千度高温下急骤膨胀而爆炸。这既不是天灾,又非人祸,而是老炉子超期服役,带病工作所致。而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缺钱,未能按专家意见及时停产大修,有人为的成份在内。

在省、部联合办公会议上,省长贾志杰指出:“当前的关键是迅速抢修这座高炉,要动员各方力量,狠挖内部潜力。抢修费用原则上控制在8000万元以内。”“在技术上本着可靠、实用、经济的原则,力争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恢复生产。”冶金部部长戚元靖说:“这次事故是一个重大的恶性事故,损失重大。酒钢同志们很悲痛,也很沉重。通过和大伙交谈,大家表现出炉子垮了,精神不垮;炉子倒了,精神不倒。要把炉子重新竖起来的精神很重要。这是酒钢人的精神支柱,一定要重振旗鼓,吸取教训,卧薪尝胆,振奋精神,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戚部长以宝钢损失几千万的大事故为例,要酒钢人“于危难中见精神,于危难中见风格”。并提出将这次办公会议的精神产生一个《纪要》,以指导会后的工作。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11月17日重新建成的酒钢1号高炉

资金是抢修中的一大难题,经各方共同努力,省、部决定各自承担2500万元,酒钢自筹3000万元。办公会议并对酒钢的发展问题作了研究,制定了新的发展蓝图。李萍副省长和徐大铨副部长作为抢建一号高炉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人,分别对一号高炉抢建事宜,酒钢中间产品外销问题,酒钢当前生产建设组成两条战线问题及相关政策问题作了发言。

办公会议最后决定,就一号高炉事故和如何抢建的情况,由戚部长和贾省长直接向国务院汇报。三月十八日,两人以个人名义向国务院李鹏总理写了书面汇报。

与此同时,酒钢在一招后楼会议厅召开了全公司副处以上干部大会,冶金部和甘肃省领导同志向全体与会人员就一号高炉事故及重新抢建等问题作了专题讲话。

三月十九日,省市媒体就酒钢一号高炉坍塌事故进行了公开报道。虽然事故已过一周,但仍在国内外引起了震动。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酒钢公司在绿树环绕,碧波荡漾的职工游乐园北区修建了“3.12”事故纪念碑,以牢记事故教训,缅怀罹难献身的亡灵。纪念碑正面镌刻着“艰难困苦千秋业,顶天立地酒钢人”十四个镏金大字,后背刻着碑文。新高炉建成后,当年工业总产值达62066万元,销售收入45628万元,利税总额6000万元,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12日,是酒钢人刻骨难忘的日子,7时56分38秒,酒钢的象征,三万二千多名职工的“命根子”——1513m3一号高炉一声巨响之后,随着一股蘑菇云状黑烟的升起爆炸、坍塌了,顷刻之间变成一堆废墟。刹那间,高炉百米之内铁水横流,火红的焦炭和矿渣冒着浓烟四处迸溅,灼热的汽浪铺天盖地,刺鼻的煤气味充斥了大半个厂区;当班职工十九人当场工亡,重伤二人,轻伤八人……

这是国内冶金史上罕见的一次重大事故。钢城人在哭泣!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12日酒钢1号高炉坍塌,酒钢公安处消防队登上高炉平台灭火

公司领导在事故发生后不到十分钟就赶到现场,迅速成立了抢险指挥部,切断了风、水、电、气,防止事故的扩大蔓延。

看水班八名同志被困在高炉平台休息室,门被封死。他们凿开墙壁,沿绳索下滑时互相推让,最后班长下令:“群众先下,共产党员后下!”

正在作业的机车被坍塌的高炉残体压在火海中,运输部职工张成林临危不惧,提起挂钩,司机将带着浓烟的机车开着冲出事故现场,价值45万元的机车保住了!

消防战士和公安干警冲进火海,用高压水枪灭火,消防车轮胎被燃烧的焦炭和炉渣烤得放了气,战士们的胶鞋冒烟着了火,但他们全然不顾。

动力厂职工在爆炸、中毒、崩塌等威胁面前,及时切断一号高炉动力管线,关闭了通往一号高炉的煤气克林格闸阀。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12日7时57分1号高炉坍塌 来源:酒钢图史

职工医院的白衣战士冲进火海,在废墟中寻找着受伤人员和遇难者的遗体。

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酒钢广大职工首先想到的是国家财产,是他人的生命。闻讯而来的千余人奋不顾身地冲进火海,抢救受伤人员和机械设备。

余火未烬,现场狼藉。为确保二号高炉正常生产,主动前来参战的人员自觉投入到事故现场,清理渣线、铁线。

钢城的三月,春寒料峭,尤其是事故发生的这天下午,狂风大作,飞沙走石。公司领导和抢险职工并肩作战在废墟旁,现场指挥,现场办公。当最后一名遇难者,已被高温灼烤成炭质的遗体清理出来时,人们流泪了,许多人泣不成声,人人心如刀绞。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12日酒钢1号高炉坍塌,酒钢各单位职工闻讯赶来参加抢险

事故牵动了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和全国人民的心。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李鹏总理亲自过问,委派国务院秘书长罗干同志在事故发生的当天晚上二十二时三十分给甘肃省副省长李萍打电话,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向负伤人员和遇难职工家属以及全体职工表示慰问,并对如何抢险救灾,处理善后工作作了四点电话指示:

一、请甘肃省政府代表国务院向伤员及遇难者家属表示慰问。酒钢在事故抢险中有什么问题请提出来,国务院一定给予妥善地解决。

二、一定要注意抓好当前安全工作,稳定职工情绪,搞好正常生产。

三、要尽快查清事故原因,认真吸取血的教训。

四、关于酒钢一号高炉的事故情况,新闻单位暂不报道。

三月十二日二十一时三十分,原冶金部部长李东冶同志给酒钢党委书记李善平打来电话,就一号高炉崩塌事故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既然事故已经发生了,各级领导特别是公司领导一定不能太急躁,要急而不慌,紧张有序地组织好事故的处理。

二、一定要采取强有力的措施稳定全公司,特别是稳定炼铁厂职工的情绪。

三、一定要把善后工作处理好,把伤员处理好,把其家属安置好。

四、 抓好其它生产的恢复。一定要鼓劲,不能泄气。

五、要认真查找事故原因,切实吸取血的教训,把今后的安全生产搞好。

包钢设计院在三月十二日的加急电报中说:“惊闻一号高炉发生事故,已派出电力、土建、自动化、机械化、燃气等专业人员今夜出发赴贵厂协助工作。”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3月21日酒钢公司抢修1号高炉前,机关干部清理现场

三月十三日鞍钢总经理李华忠向酒钢公司发来加急电报:

“惊悉你公司一号高炉发生事故,职工生命和国家财产受到损失,我们深感痛惜。请代向受难同志家属和受伤同志表示亲切慰问!鞍钢作为你们的老家,将全力支援你们恢复生产,随后派出鞍钢副总韩永塘为首的三人小组前去慰问和支援。”

铁道部办公厅来电称:“李森茂部长已指示各有关铁道部门将积极协助、全力支援、及时运送酒钢抢险救灾物资,确保一号高炉修复的顺利进行。”

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酒钢连续接到全国三十几个省、市、自治区政府及各大钢厂、有关部门、个人约三百份慰问电报、电话、信函,成千上万的捐款捐物和数百人前来相助。

甘肃省委、省政府,嘉峪关市委、市政府,酒泉、金塔、玉门油矿、四○四厂及省内众多兄弟单位的领导都亲临事故现场,尽一切力量进行支援和帮助。

在抢险现场,人们冒着八九级大风,迎着沙尘日夜苦战:清炉渣,出残铁,寻找放射源,拆除尘塔,炸掉高炉残体平台,拆除高炉料罐、烟管道、高炉框架、料斗等危险笨重物件。这是一场攻坚战,因为这部分残体在暗处,不但坚固而笨重,还有较高的温度。它们往往缠绕在一起,部分管、箱内可能还残存着煤气,拆除时先要排险;掩埋在平台四周的框架梁柱超大超重,现场施工人员可周旋的空间有限,安全尤为突出。指挥部指定专业人员操作,现场服务队和义务献工者只能在外围协助。经理齐茂忠和党委书记李善平坐镇现场指挥抢险,副经理和工会主席在二线处理伤亡职工后事,他们在哭声和泪水中连轴转……

甘肃省副省长李萍和冶金部副部长徐大铨带领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连夜奔赴酒钢。两天后,在北京开两会的甘肃省省长贾志杰和冶金部部长戚元靖同志也随后赶来,查看现场,看望伤员,慰问职工。并就地召开省、部现场联合办公会议,当场拍板定案解决了关于酒钢抢险救灾和修复一号高炉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酒钢迅速成立了事故处理、生产自救、高炉抢修三套班子,决定三管齐下,共度难关,重振酒钢。

当时企业建设资金十分困难,这次重大事故,对生产建设刚刚走上正规的酒钢来说,无疑雪上加霜。为此,省、部领导提出了许多解决资金困难的方案。八十年代末人们的收入普遍很低,月薪只有百元左右,但缺乏建设资金的消息传出后,全市市民、干部职工家属、驻嘉解放军官兵纷纷捐款捐物,以实际行动确保在六个月内修复一号高炉。据事后统计,捐款捐物单位248个,38504人,仅捐款就达1172934.02元,其中酒钢内部捐款近50万元,酒钢外部捐款近70万元。

炉子倒了,但精神不倒!在高炉重建中,酒钢的建设队伍仅用五十天就拆除清理了7760吨的废钢铁和耐火材料。五月十二日,两千余名建设者进入不足一万平方米的现场重建高炉,六个半月后,一座崭新的1513m3高炉又耸立在酒钢炼铁厂一号高炉原址,十二月十八日,新高炉顺利点火烘炉。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8月3日酒钢1号高炉本体吊装最后一钩炉喉封板吊装就位,本体吊装结束(贺春生摄)

在抢险救灾的日子里,省、部和有关单位及酒钢组织事故原因调查组,对这次重大事故进行了认真地调查和分析。

酒钢一号(1513 m3)高炉始建于一九五八年十二月二十五日,一九六○年建成,一九七○年十月一日出铁,一九八四年十二月第一次大修。大修时炉皮钢板仅更换炉身十三带以上。由于严冬施工、竣工,加之技术力量薄弱,经验不足,开炉不久曾发生过炉缸冻结,随后冷却设备开始损坏。至一九八七年十一月,炉缸冷却壁已损坏21块,占43.75%。一九八七年十一月,冶金部曾派鞍钢、首钢、本钢、包钢的四名炼铁专家对酒钢一号高炉进行“诊断”,专家意见:酒钢如采取技术措施,精心扩炉,加强操作,再维持两年的正常生产是完全可能的。

根据专家的意见,两年中,酒钢认真执行扩炉措施,精心组织生产,并吸收了国内外许多护炉经验,维持了稳定,安全生产。一九八八年产铁65万吨,一九八九年产铁60万吨,根据炉况,一九九○年计划产铁48万吨,并安排计划于一九九○年六月进行第二次大修。在资金十分困难的情况下,筹措大修费用4300万元,不幸在大修前的三月高炉发生了坍塌事故。

经初步现场勘察和对各种仪表记录的分析,以及当班岗位工人的调查,事故前炉况及岗位当班人员操作均正常,初步分析属炉皮老化破损,炉缸进水和蒸气在千度高温下急骤膨胀而爆炸。这既不是天灾,又非人祸,而是老炉子超期服役,带病工作所致。而根本的原因,还是企业缺钱,未能按专家意见及时停产大修,有人为的成份在内。

在省、部联合办公会议上,省长贾志杰指出:“当前的关键是迅速抢修这座高炉,要动员各方力量,狠挖内部潜力。抢修费用原则上控制在8000万元以内。”“在技术上本着可靠、实用、经济的原则,力争用半年左右的时间建成恢复生产。”冶金部部长戚元靖说:“这次事故是一个重大的恶性事故,损失重大。酒钢同志们很悲痛,也很沉重。通过和大伙交谈,大家表现出炉子垮了,精神不垮;炉子倒了,精神不倒。要把炉子重新竖起来的精神很重要。这是酒钢人的精神支柱,一定要重振旗鼓,吸取教训,卧薪尝胆,振奋精神,奋发图强,自强不息。”戚部长以宝钢损失几千万的大事故为例,要酒钢人“于危难中见精神,于危难中见风格”。并提出将这次办公会议的精神产生一个《纪要》,以指导会后的工作。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1990年11月17日重新建成的酒钢1号高炉

资金是抢修中的一大难题,经各方共同努力,省、部决定各自承担2500万元,酒钢自筹3000万元。办公会议并对酒钢的发展问题作了研究,制定了新的发展蓝图。李萍副省长和徐大铨副部长作为抢建一号高炉协调领导小组负责人,分别对一号高炉抢建事宜,酒钢中间产品外销问题,酒钢当前生产建设组成两条战线问题及相关政策问题作了发言。

办公会议最后决定,就一号高炉事故和如何抢建的情况,由戚部长和贾省长直接向国务院汇报。三月十八日,两人以个人名义向国务院李鹏总理写了书面汇报。

与此同时,酒钢在一招后楼会议厅召开了全公司副处以上干部大会,冶金部和甘肃省领导同志向全体与会人员就一号高炉事故及重新抢建等问题作了专题讲话。

三月十九日,省市媒体就酒钢一号高炉坍塌事故进行了公开报道。虽然事故已过一周,但仍在国内外引起了震动。
[align= center]0
酒钢“3.12”事故锁忆

酒钢公司在绿树环绕,碧波荡漾的职工游乐园北区修建了“3.12”事故纪念碑,以牢记事故教训,缅怀罹难献身的亡灵。纪念碑正面镌刻着“艰难困苦千秋业,顶天立地酒钢人”十四个镏金大字,后背刻着碑文。新高炉建成后,当年工业总产值达62066万元,销售收入45628万元,利税总额6000万元,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点评

点评 回复 举报

快速回帖使用 (可批量传图、插入视频等)

朋友

微信,手机扫一扫
回帖双倍积分